猫鼠工作室

《三侠五义》 奎星信仰与包拯的结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文化现象!

科普文系列

迷糊圣人:






奎星, 亦作魁星。奎, 一作蛙字。其来源当为古代越人的青蛙崇拜。《茶香室续抄》十九卷云:“龙岩州土人皆戒食蛙, 七月七日为奎星诞, 必买大者,祀而放之池中。”汉朝纬书《孝经授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 清人顾炎武《日知录. 魁》认为: “奎为文章府, 故立庙祀之。









奎星信仰的盛行与科举考试的发展有很大关系。科举考试虽始于隋, 然直至宋代方成为文人入仕最为重要的途径, 也因之求取功名的学子们为了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获胜, 莫不在自身努力读书之外祈求异界神明的帮助。故奎星信仰盛于宋代。元代虽无科举考试, 但元代国运短祚, 其后的明清两代不仅恢复了科举考试, 而且愈演愈烈。因此, 奎星信仰自宋代之后经久不衰, 成为封建社会读书人崇信最甚的神之一。









奎星信仰与包拯的结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文化现象。历史上的包拯, 论文才比不上同时代的范仲淹、欧阳修, 论政绩也比不上同时代的王安石、寇准,让其成为“主天下文章”的奎星似乎有些说不过去。但包拯的刚直不阿、公正无私, 使其在民间和中下层文人中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其在民间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孔子。 正如孙楷第所云:“包老爷毕竟更有权威, 在民间他的势力几乎和关老爷(照宋元说话当称“关大王”)一样。如果世间的人真须要一位文圣和武圣配进来,那末包公是唯一之选, 因为平民对他的印象比孔圣人深多了。” 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时代, 绝大多数读书人既然没有打通关节的关系和门路, 当然只有寄希望于能够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 于是“关节不到”的“阎罗包老”( 《宋史.包拯传》)  自然成为读书人心目中奎星的不二人选。但包拯的智慧主要表现为断案如神, 而折狱在神职体系中属阎王、判官的职责范围, 与奎星的关系不大, 包拯在成为奎星之前,  就曾经先后被赋以判官、阎王之职。普通民众对于其所喜爱和崇拜的人物, 自然是希望其能耐越高越好, 权力越大越好,  职责越多越好。  于是,《三侠五义》中的包公在神职系统就有了双重身份和职能,他既是阴司的法官, 其地位犹在判官之上,  俨然地狱阎罗; 同时他又是奎星下凡, 掌管全国的科举考试, 为国家拣选出范仲禹、严查散、倪继祖这样的栋梁之才。“能者多劳”正是包公的真实写照。












评论(1)

热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