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鼠工作室

【感评】愿见证白玉堂的几个时刻

人物分析分享


琰羽:

我知道《三侠五义》只是一部古典小说,也知道无论多么喜欢,里面的人物也仅存在于二维空间,但这丝毫不妨碍它成为我心中的经典。有时抚摸着书,我会忍不住想要去见证书中的某些时刻——属于他们的时刻,属于他的时刻!


1、安平镇五鼠单行义

 

每次看这段就会想起那个“亡于铁钉的帝国”的故事,少了一根马钉折了一条马腿,折了一条马腿摔了一匹战马,摔了一匹战马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丢了一个帝国。据说这是英国理查德三世的故事,我怀疑是否真的有这么一位皇帝,但故事中的哲理却是实实在在——一切的开始或许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

 

人与人的缘分也是如此。

开始总是平平、开始总是不知。

 

在平行世界的观点中,很多种未来都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我们不会知道哪一种会成为当前世界的主旋律。我常常想,如果这个世界的故事在这里就停止了,那位姿容焕然的少年侠客没有再出现,会怎样?侠客世界里或许少了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少了一个光洁骄傲的灵魂,那么于我呢?

 

答案很清楚,我还是会喜欢上他。

 

或许是那一刻的印象太过锐利明亮:酒楼上纤尘不染俊逸飞扬,绽放着漫漫风华的身姿;听闻遭遇便忿忿不平,伸手管闲事儿也管的气势逼人;一句不合拂衣便走,全不管那是什么旧相识。真真是个不接地气儿的少年侠客!

 

不接地气儿,是的!细细想来,展南侠家底殷实、卢大爷为一方乡绅、丁氏双侠乃总兵之子,他们或通情达理、或稳健端方、或机智开朗,总归是脚踏实地。更不用说足智多谋的蒋四爷智华和憨直爽朗的韩二爷徐三爷等其他人,那些都是实实在在接地气儿的侠客。惟有他白玉堂,活的一派天马行空,不但想得出,而且做得出!

 

写到这里不禁莞尔,忍不住想起丁家二爷对陷空岛五人的一番描述——五人的出身、性情、特长等等,最后来了句“惟有五爷,少年华美,气宇不凡,为人阴险狠毒,却好行侠作义,——就是行事太刻毒……”。

 

这句细细想来说的极妙。一个“惟有”说明他的与众不同,归归类的话,其他四鼠是一类,他白五爷是另类;一个“为人阴险狠毒”把这另类往下坡里又推了几分;一个“却”字又转折回来,话语里都透着股子无可奈何。哈哈,无可奈何他白五爷偏偏是个好人,冤屈不得!短短二三十个字曲曲折折兜兜转转,拐出这许多弯儿来,也拐出一个多姿多彩笔墨难书的白玉堂!

 

未闻其名,已先声夺人!这一时刻,我愿见证!

 

2、美英雄三试颜查散

 

古典小说中但凡有本事的人,似乎都不太喜欢按常理出牌。诸葛亮要刘备三顾茅庐,还要睡个长长的午觉才肯见人,姑且不论其真实性,大家爱看爱听是没错的。虽然有本事不等于怪脾气,但将才能与未来托付给值得的人,才符合一般人的意愿,只是不知道这类情节对现实的反映更多一些,还是愿望的反映更多一些。

 

这样的故事中很难说谁成就了谁,但是看真正有本事的人炫耀才智是件有趣的事,之所以如此因为他们往往有出人意料之举,而他们本身就预示着跌宕起伏的故事。不过能否发现这些被巧妙隐藏的才智,能否包容伴随才智的脾性,则是对另一方的考验。

 

人们都喜欢这种英雄识英雄的戏码,因为人们多多少少都会幻想自己是个英雄,或者具有英雄气质。要么是才华横溢敢于游戏人间的英雄,要么是慧眼识人能结识或驾驭他人的英雄。喜欢、向往,大抵是因为做不到。前者相对来说要容易些,只要“装出受人尊敬的样子就会受人尊敬”,如果连一点装的资本都没有,也可以态度嚣张一些,搞的自己好像一只横行的刺猬,总会有人买账。但后者如果没有气度与胸怀,就只能端端圣母白莲花的架子了。

 

万物能容称博大,千金难买是真诚。

 

不知道那场相遇是否有预谋,究竟是偶然为之,撞上谁算谁;还是从一开始,就盯上了颜查散。但这段书生识英雄的戏码,唱的一波三折起伏有趣。最精彩的高潮,美英雄是真英雄,看似迂腐的书生也是能够慧眼识英的真儒生。

 

《格言联璧》中有言:真圣贤,决非迂腐;真豪杰,断不粗疏。看似荒唐一场闹剧,试出了真心,托付了真义,此生此世终不悔!

 

两个自然真纯的人诚挚相交的一刻,我愿意去见证。

 

3、白玉堂智偷三件宝

 

以前看书的时候常能读到一句话“豁出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句话现在的文章中似乎见不到了。当真是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还是教化成功了?终于抹去了贱民身上的暴戾?还是人性的失落,终于失却了最后一点儿血性?或许我不该将事物如此两极的对立起来,但我有时还是忍不住这样去想——懦夫自古以为命,志士从来不服天。

 

传统文学中的“英雄”与接受了西方文化洗礼过的现代汉语中的“英雄”不尽相同,私以为,古典小说中的“英雄”有一种“英豪”的意味,而一个“豪”字既有洒脱不羁的气息,又有无理莽撞的豪强之意。这种英雄不单纯是正面意义,还有一种不受束缚的张狂。其实不受束缚本身就令人羡慕亦令人畏惧。皇帝的权威固然令人羡慕,但是终日终生被人团团围住的人,就连做梦恐怕都不是一个人。

 

为何“侠”会格外被人羡慕?侠者,如《史记》中言: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己诺

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也。人这一生多多少少都被一些看的见和看不见的事物束缚着,若能如侠一般,身随心动还能威名远播,被人敬仰,谁会不想不愿不欣羡呢?对于被俗世凡尘绊住脚的普通人而言,那更是一个美妙的梦!

 

如果说杀人题诗、夜盗三宝是一个没有束缚恣意纵横的梦境,那么之后的陷空岛败走与上京谢罪,就是梦醒之后的现实了。 

 

侠的时代早已失落。怎样恣意的梦也要回归现实。

 

白玉堂是一个任侠、一个顽童,就连练功夫都是挑着蹊跷有趣的练。他在这世上纵情玩乐,可是他永远不明白,这个世道唯一的游戏规则就是个玩转人际关系。

 

盗三宝后事情开始超出游戏范围,于是大规模追捕行动开始。桃园结义的兄弟们是为了打天下,或许可以容忍一些惊人之举;陷空岛上的兄弟们都是接地气儿的人,怎能忍受他这么折腾?那之后的事情,可以不必再说……

 

我愿意停留在这一刻,看侠义的梦炽烈燃烧,看别人瞧得心惊胆战,看他玩的不亦乐乎。

 

4、白玉堂气短拜双侠

 

在西方的课堂上学生常会面临的一个课题叫“两难的抉择”,题目说来很简单,比如女儿和儿子同时掉进河里,只能救一人,你会救哪一个?答案永远是两难。世上很多问题本没有对错输赢的答案,但只要做了、答了,世人就一定要给出个胜负输赢的结论。

 

从头说来白玉堂一共“输”了几次?陷空岛上被水淹是最狼狈的一次,御前拜官或许也可以算是一次,除去襄阳丢印冲霄丧命,那不敌北侠负气自尽,最终气短拜服可算是最彻底最丢份儿的一次“认输”了。

 

这或许是很多白迷非常不满的一刻,我对这一刻也有诸多不满。小时候愤愤不平,觉得北侠言行不一,简直对不起自己侠客的身份。真搞不清究竟是错误的估计了侠客的道德水准,还是时代不同所造成的理解不同。但如今换个视角再去审视时,激昂不平的心释然了很多。

 

这个新的角度无它,就是白玉堂自身。

 

相信没有读者会否认白玉堂是个骄傲的人,不过对于他骄傲的看法却不尽相同。有些人认为他为了名号便忿忿不平、惹是生非,因为他年轻高傲,而他挑衅北侠失败受辱,则是自负的报应。我却觉得恰恰是北侠事件,展现出他不为人理解的真正的骄傲。

 

茉花村拜双侠之后,见到北侠时,白玉堂曾暗暗庆幸,幸亏照实说了,不然才丢人呢。这种心态很有趣,说明本来他也有想要遮掩的想法,最终却还是原原本本实话实说。试想若是他有所隐瞒会怎样?那才真是丢脸丢大发了呢。其实在这场抉择中,唯有低头才能赢!

 

真正骄傲的人是有底线的,他不会将别人的成功说成是自己的,不会将别人的功绩据为己有,不会因为其他人不知道就胡编乱造。儒家有“慎独”一说,即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也能坚持自己的标准,不放松不降低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那么白玉堂在人前人后的一致,正是他独有的骄傲的体现!

 

同时一个如他一般真正骄傲的人也不会双重标准。关於这点,只要看看他对待艾虎的态度即可明了。艾虎算是白玉堂的子侄辈儿,他上开封之时本应按照智华等人的计策而行,就算没有给白玉堂的拜书,也应该先去拜见一下这位长辈。但艾虎却直接拦轿鸣冤,全不按长辈之策行事,更不讲什么常理人情,但白玉堂去监牢探看艾虎之时,非但没有摆谱,反而格外看顾,认为这孩子“可见高傲,将来自不可限量呢”。他自己是一个骄傲的人,所以也真诚的尊重别人的傲气与傲骨。

 

我常常看到很多自视甚高的人,他们对事情从来都是一知半解,懂了一点儿,就变得骄傲轻浮,絮絮叨叨,秉持着双重标准,一边标榜着不知从哪里看来的所谓准则,一边对别人的言行大加鞭挞。究其原因,非常简单,以公开的道德作为幌子总比触动个人的自尊来的容易。相比之下,这桀骜青年的低头认输,更为纯洁而骄傲!

 

我想我可以不再笑人情虚伪,而是满怀真诚与祝福的看着他们把酒言欢。输即赢,我想见证这一时刻!

 

5、观水灾白玉堂捉怪

 

《金刚经》中有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见到真如来,需要具有看破虚像的大智慧。观人,或许不需要这样的彻悟,但观人又何尝不是雾里看花,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呢?

 

不知道为什么,关乎白玉堂的故事里这一段比较少被提起。或许因为这段故事发生在他为官之后,被视为侠客招安后的善举;又或许是这段故事没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曲折,缺乏戏剧化的效果……不管是什么,忽视了它的人都错过了一个了解真正的白玉堂的机会。

 

羞为拍马吹牛汉,敢做降龙伏虎人。白玉堂的大胆不仅表现在入宫杀人这些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上,亦表现在敢为民当先不惧生死。常有人喜欢将自己欣赏的人比作太阳,然后用一种仰望的态度将对方无限拔高,似乎不食人间烟火,谁都高攀不上。他们恰恰忘记了,真正的太阳不但照亮广袤的天空与大地,也会委身于每一棵小草、每一滴露珠。

 

有一篇名为《误将蛰伏当归顺:白玉堂的百年冤案》的文章,其文意大合我心——“作为故事灵魂的白玉堂从未投降,且他一生最精彩的反抗恰恰从千夫所指的‘被招安’ 开始”。原著以“惟有俯首谢恩”表现白玉堂去当官非出自愿,不过是迫于压力而低头,怏怏走进开封府。此后他消极怠工,等待可以脱困的时机。

 

终于,结拜兄弟颜查散没有让他失望,此时的白玉堂正是脱开枷锁走蛟龙,他荣光璀璨意气风发,将他的智慧与才能尽情挥发。此刻的他如获新生,在一个敬他信他的兄弟面前我行我素大展抱负,及至不顾一切,执意捐生以酬知己。

 

这是一段被隐去的高潮,一份不用再伪装“乖滑”的畅快淋漓,这一刻不但是为民除害的侠义善举,更是一首朗声高唱的自由颂歌!这一刻,我愿见证他的今非昔比,意气飞扬!

 

6、白玉堂三探冲霄楼

 

巴顿将军有句名言“一个战士应该在最后一场战役里的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如果这是他的愿望,那么它落空了,因为他死于一场车祸。而他所认为的最好的对手隆美尔,被迫自杀。与他同时代的大多数将领最后都死在了床上。

 

战士的舞台与侠客的舞台或许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当他们站上属于自己的舞台时,闪耀的光芒胜过最明亮的星辰,他们永远以一种胜利之姿站在最前线!但那之后呢?走下舞台之后又将如何?他们会不会暗暗希望自己能如同那位莫里哀——在大幕落下的瞬间,死在舞台上。

 

关于白玉堂究竟有没有死在冲霄楼,讨论的已经很多,对此不想进行评议,结局究竟是什么重要吗?起手无回的命运从他出现的那一刹那已经底定。私心里,并不愿那个明亮锐利的年轻侠客死在那样的地方,被射的像只“血刺猬”——这词太刺眼,每次都都觉得像是根根扎在心上一般——死的如此惨烈。但我也明白,那个名为“命运”的潮流就是如此,它带走杰出,留下平凡;带走理想,留下现实。

 

即使如此,我依然想去见证那个瞬间,并不为探究一下他到底是不是死在那里,而是想要看看那一刻他眼中闪烁的光芒!那一刻他可说过什么?那一瞬他的眼光又放在了何处?他可得到自己毕生所想?

 

记不清是哪位文豪曾经如此评价,“你以为只死了一个白玉堂,其实只有白玉堂真正活过”!

 

即使对于侠客,他的生命也是超凡的多姿多彩,那么在这最后的时刻,我想见证一个活的纯粹的人!

 

生死已置外,来去自从容!

人,不免一死,但至少要毫无遗憾的活过!


评论(2)

热度(95)